我与老盖二三事
记得当年,也就是2009年公司招收去南极工作的消息传到我耳中的时候,那一刻我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国有企业普通员工也有可能用自己的技能为国家、为人民在科研史上尽自己的一份力,这种事我一定要努力争取!我迫不及待地询问公司相关人员:到底是谁在负责这个项目?当我得知是一位上过南极三次并且在工程机械领域有着很大成就的人在负责时,我不禁心中一喜,更信心百倍地想早日见到这位名人,因为我知道——凡是对机械技术有着很深造诣的人,一般性格都很实在,并且也够直爽。“识有识之士,赏技术之精华”,这也是我这辈子的追求。
终于有一天,我走进了老盖的办公室,当他得知我也想上南极时,他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跟我细细地聊了个上午。当他问我想上南极哪里时,我一下子就蒙了,我当时不知道南极还有分哪里和哪里,我甚至不知道我如果作为机械师上南极能为科学家们做些甚么,能为国家做些甚么。不过老盖很耐心地跟我解释:他问我想选择近的还是远的,危险的还是相对不危险的?这里的危险与不危险是指相对常住居民的地理位置来说,像长城站是离智利国家比较近的,这就让人感觉比较有安全感。中山站是要坐船穿越西风带在大洋上漂泊一个月左右,并且是飞机飞不到的科考站,又是昆仑站起点站和后勤保障基地,在中山站越冬可以体会到极昼和极夜,难熬的日子会比较久,也就较长城站危险得多。经过老盖细心地分析,我认为去南极中山站还真有挑战性,这样会更有意义些,所以我决定去了中山站。在谈话过程中他还问了我一些对机械车辆的相关知识,考验我各方面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对话中也能看出他不光光了解我的决心以及技能,还对我的性格、体能做出初步探测了解。转眼一个早上就过去了,第一次与老盖见面就让我感觉他是个负责任,细心,耐心,专业的人。我与老盖有种相见恨晚的情结,一切都是为了上南极这个事务,让我们有这种缘分相识,那一次我真真正正好好欣赏了这位传说中上过三次南极的人。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当面就向他提说:什么时候有时间能听听你讲的课。
后来在上南极前我抽空听了他的一堂课,课上他表述清晰流利,十分大气、镇得住场面。下课后我夸他不紧张,很勇敢,他摇了摇头,挥了挥手说:都是练出来的,何况经历过比这种场面更加恶劣的,在南极那种环境和条件度过的南极人都能做到。他那种谦虚的态度、朴实的语言,我是真正亲身感受到了。他也以实际行动为劳模这一形象做出了表率,我内心的敬意不止一次地涌现。中间的培训,选拔,训练等等,我也努力参与,想有一天能像老盖一样感受到南极别样的气息,锻炼自身,提升自我。
2010年11月11日,这天是有名的光棍节,我参加了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在深圳举行的告别仪式。这一天老盖亲赴深圳盐田港来为我们送行,要知道在那将要远离亲人、朋友、祖国奔赴遥远的地球之极,安全难料,生死未卜之际有老盖来为我送行,我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一定努力以自己最好的成绩来向老盖,向党,向祖国递交一份答卷!老盖默契地点了点头,信任地抱了抱我,我忍不住泪流了出来。想到在那漫天冰雪,渺无人烟,连细菌也生存不了的极地中山站度过五百多天,也只有去过,呆过,熬过的人——老盖才能感同身受。
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肩负着收官“十一五”,开启“十二五”的重要使命,远征南极。在全党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形式下,在国家海洋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精心组织,极地研究中心的有力保障下,考察队圆满完成了31项站区科学考察和南大洋常规科学考察及25项后勤保障任务,携刻有胡锦涛主席题写的“中国南极昆仑站”站名的昆仑玉碑成功矗立于南极内陆冰穹A之巅。超额完成10余项中山站站区建设项目,并两次进入内陆210公里布放油料和装备,为后续考察创造有利条件,在南极夏末冬初之际通过了海冰卸运重型装备的新纪录,队员的出色表现续写了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史上新的辉煌篇章。在老盖的领导和鼓舞下,激发了我的斗志,全心全意,战胜艰难险阻。2012年4月8日老盖出现在上海外高桥极地中心码头边迎接我的回归,正是他的鼓励,我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承诺,更是不辜负老盖对我的认可!平安且圆满完成任务回归时的激动,我们默契地选择放弃了苍白的语言,老盖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然后又热情地拥抱了我,这一刻在我心中定格成永恒。
在上海的欢迎晚会上我不仅向老盖汇报了南极中山越冬的各项工作,还给他介绍了中山莫愁湖边上绚烂极光的婀娜多姿。在那,我以无畏的勇气迎战恶劣的自然环境,我用炽热的汗水浸润冰封的土壤,我展激情的身躯拥抱圣洁的冰天雪地。当然这些都离开不了老盖赋予我的力量,正如他的口头禅:“学艺如盖楼,打好基础是关键。”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你的努力,南极的机械不止是工程车,更多的是各种各样其他的车辆,各式车辆每年递增,陈年老车让你修都修不完,完成任务重在车辆保养,南极科考车辆运载着各种任务,保持车辆在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非常重要,任务完成的好证明你保养的周到。
最近,厦门召开“学习盖军衔同志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报告会。在这种积极氛围下,我的南极精神有他的影响,或许是省劳模、市劳模、2004年度感动厦门人物、我国第一个参加南极科考事业的企业职工、因其在参与南极科考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而被国家极地办评为“最优秀的考察队员”等等这些荣誉所隐藏着的精神激励着我,所以我有必要写写他与众不同的传奇故事,引用他的话“人一生中能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很难,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企业员工更难。虽然从广义上说,我们每天的工作也是在为国做事,但这毕竟这是不同的,所以我认为能做这样的事是一种荣幸。”负责售后的他因高超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被公司选中1995年11月奔赴南极长城站,他看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时候有一种终于到家的感觉。之前我一直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直至在中山越冬期间,中山的红旗绳因长期被风磨损,红旗绳断在旗杆最顶端的滚轮处,积雪好几米厚,吊车在车库开不出来,挂穿红旗绳的任务落在我头上,我先爬挖机,再爬旗杆,试图把旗绳穿过最高点的滚轮,爬到瑟瑟抖动的旗杆顶端时,心中默默地祈祷红旗保佑我,保佑我不要摔死在南极,红旗的威严和神圣在当代是很少人能够亲身体会的,我此生视红旗为上帝和神灵,他是我最高的崇拜者,此刻我也明白了老盖心中的家。
盖军衔谦逊而随和,他说对自己能出征南极平安归来是幸运的,他如果没有精湛过人的技术,没有敬业奉献的精神,没有勇担重任的责任感,没有迎难而上的韧劲,幸运不可能落在盖军衔身上的。为中国工程机械年轻一代树立了典范,相信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工程机械行业将后浪推前浪,获得更加蓬勃的发展。现在我们深刻认识学习盖军衔先进事迹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他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自觉性,学习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立志技术报国,刻苦钻研,追求卓越,视为国奉献为一种崇高的追求。
在当今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以他为榜样,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虽然很多人没有观看盖军衔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但我们各自都要牢记时刻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在各自的岗位上称职地做事,做实事,做好事,决不做亏心事。
纪念盖军衔同志。